多維企業新聞資訊:
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示意圖
中新網1月28日電 綜合報道,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2013年1月27日發布消息證實,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,試驗達到預期目的。這一試驗是防御性的,不針對任何國家。
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難度大
據悉,陸基中段防御系統由遠程預警系統、攔截系統和指揮管理系統組成,主要用來對敵方中遠程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,然后從陸地發射攔截器,在敵方彈道導彈飛行中段將其攔截,使其無法飛臨我方本土。
中段是彈道導彈飛行高度最高的一段,遠程彈道導彈的中段是在大氣層以外飛行。根據當前導彈技術水平,只有大推力陸基導彈才有能力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,而艦載防空導彈受到艦艇噸位以及導彈、雷達性能限制,還無法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。
因此,我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技術試驗,理論上遠比美制“愛國者”防空導彈系統只在彈道導彈幾十公里的末段進行攔截要更具難度。有網友認為,中國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,其意義不亞于中國原子彈試驗。
全球僅中美日進行過試驗
陸基中段導彈防御系統的系統組成龐雜、技術難度極高,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。中國2010年1月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偵聽技術試驗,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。外交部表示,這一試驗是防御性的,不針對任何國家。
在中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之前,只有美國在高調進行此類反導系統的研發工作。擁有陸基中段反導能力是上世紀美國“星球大戰”計劃的一部分,但由于技術難度非常大,直到1999年10月2日,美國才首次進行真正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,即首次國家導彈防御系統(NMD)飛行攔截試驗。
在那次試驗后,美國還先后進行了10多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,其中多次失敗,問題主要集中在攔截彈丟失目標、攔截彈頭未及時與助推器分離等方面。
外媒:敏感時段 顯示能力
針對此次試驗,英國廣播公司撰文稱,中國官方高調對外宣布高難度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再次試驗成功,正值中日釣魚臺列島對峙、朝鮮核導危機、中美亞太利益碰撞等一系列敏感事件期間。
文章稱,除反導技術外,中國軍方近來不斷對外證實或公布新型戰機、導彈和艦船的研制成功消息,也引發包括美國、日本、印度等所謂周邊“潛在對手”的關注。美國、日本和印度的媒體也對此次消息宣布多有分析與揣測。
美國科學家聯盟(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)成員,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漢斯克里斯特藤森(Hans Kristensen)分析認為,中國公布此類試驗的目的主要應該是對潛在對手“顯示能力”。他沒有具體說明潛在對手是否僅局限于美國和日本。
無獨有偶,當地時間26日,美軍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也試射了"地基中段防御"導彈防御系統(GMD)攔截導彈。這次試射是2010年12月失敗以來GMD攔截導彈第一次試射。美稱此次試驗未針對任何目標。目前,只有中美成功進行過這類中段反導試驗。
中國戰略導彈防御系統發展簡史
中國的導彈防御計劃在時間上分為三個階段,分別是60年代的640工程、80年代的863計劃,以及當今的921工程。
中國戰略導彈防御系統的研制始于“反擊一號”,是當年七機部二院(現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二院)負責的項目。1967年10月,國防科委召開了“640”工程會議,正式提出了開展反導彈用核彈頭研制工作的建議。接下來的十幾年里,二院分別研制了“反擊一號到三號”的全系統研制。盡管640工程最后無果而終,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術積累,其中有些填補了國內空白,比如超高速導彈及7010相控雷達技術等。
接下來的863計劃屬于技術儲備與可行性探索,研究了導彈防御的全天候監視、探測、預警、分析,以及攔截武器、C3I系統等技術。
繼863計劃之后,921工程終于取得了巨大成功。
來源:中國新聞網 |